学校师范特色突出,重视对师范生三笔字、普通话、唱歌、器乐、舞蹈、绘画、朗诵、讲幼儿故事等技能训练。学校每学年都开展文化技能节和运动会,每周都有学生书法、绘画、手工作品展览,每个班级毕业前举办一台毕业汇报演出,各类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月月有演出,周周有展览成为常态,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技能大赛,成绩优秀。
应届初中毕业生,年龄在15-20岁,身体健康,品德优良者均可报名。
●患有传染性疾病、精神性疾病、血液病、心脏病、高血压的考生、以及因肢体残疾影响我校 专业学习的考生,我校将不予录取。
●五年制大专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三年制中专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
五年制学前教育招生120人
三年制学前教育招生220人
“9+3”学前教育学制3年招生60人
学校多年来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结构合理、学科齐全、教学水平高、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0多人,先后评出高级讲师38名,讲师59名;有全国教育系统劳模1人,省劳模3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人,省优秀教师4人,省青年拔尖教师1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者25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以上。
报名时间:从即日起,到各专业名额报满为止。
新生报名时带好户口簿或者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及相关费用到学校招生办报名,并鉴定就业合同和优惠入学协议。
新生开校报到时请带好户口本、本人身份证原件,相关困难证明及交费收据。
四川省孝泉师范学校建校 60多年,办学底蕴深厚,是省部级重点师范学校,全国红旗学校,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学校,四川省培养普通大专层次中小学、幼儿教育师资学校。现为西华师范大学二级学院德阳初等教育学院。
办学70年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民教师、国家公务员和技术技能人才。“5.12”大地震中的革命烈士、曾被胡锦涛总书记称为“好女儿”的年轻教师向倩,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均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
目前,这所被誉为“教师的摇篮”、“育人净土”的学校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之路。今后,学校将在德阳市委、市府、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的春风,努力探索谋求发展新机遇,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四川省孝泉师范学校,发端于1945年,期间曾几度更名,有过重建、合校等多次变革,前进过程道路曲折,培养了万余名中小学和幼儿园合格教师及其他技能人才,为基础教育与学前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41年初,德阳县政界和教育界人士提议在德阳办一所师范学校,以培养小学师资,提议得到了四川省政府、绵阳专署和德阳县政府的重视。
1945年,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在德阳县孝泉镇正式修建四川省立德阳孝泉师范学校,1946年2月,学校筹建基本就绪,春季开始招生。
1950年1月31日,德阳县人民政府决定,由中共地下党员、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冯兴汉同志任政府全权代表,接管孝泉师范。并将原绵竹简易师范并入四川省孝泉师范,命名为川西区孝泉师范学校。
1950年下期,绵阳地区行政公署批准修建附属小学,将绵竹孝德小学接收过来,更名为川西区孝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1953年,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加上西康省的一部分合并为四川省,学校也由省教厅下文正式更名为“四川省孝泉师范学校”
1960年6月,学校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校长杨新仪代表学校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
1965年“四清”运动时期,“四清”工作组进驻学校,学校党政大权由“四清”工作组接管。
1966年暑假,学校教职工奉命赴绵阳参加文革集训,集训回来后,学校领导和不少老教师被关进了牛棚。1966年下学期,学校出现了红卫兵组织,开始了革命大串联,教学秩序被彻底打乱。整个文革期间,学校党政秩序遭到严重破坏,附小也不能发挥其实习基地作用,教师纷纷下放大队劳动。
1976年结束了灾难深重的文化大革命,学校积极开展平反冤假错案,改正错划右派分子,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教育教学秩序逐步恢复正常。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撤离了革委会,1979年恢复了学校工会,教育教学走入正轨。
1983年,四川省德阳市正式成立,1986年,四川省孝泉师范学校直接归属于德阳市,体制上市县共管,以市为主。
1986年学校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师范学校。
1987年前后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国教育报》特派记者来校调查“多能一专”和“德育量化”改革试验。
1988年国家教委师范司中师处包同曾处长来学校视察,学校受国家教委表彰,奖牌:“为基础教育培训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
1989年学校被国家教委确定为“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加强师资培训项目学校”。
1990年学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1992年学校被列为省级首批标准化建设达标学校,同年学校被评为省级“卫生单位”。
1998年开始,“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即“师范本科、专科和中师”向“师范本科、专科”过渡,学校面临调整或转型,因学校办学成绩优异,经过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学校被保留下来。
2000年学校被省教委确定为首批举办五年制小教大专的试点学校,并与绵阳师范学院联合办学,举办小学教育专业大专,学校开始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大专。
2005年学校探索“多条腿走路”,加挂 “德阳市职业技术学校”,拓展开设计算机专业、电子专业、机制专业等。
2006年7月,学校同意四川现代科技职业学校租用学校场地。2006年8月,德阳市教育局与四川现代教育集团签订了《采取民办公助体制举办德阳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协议,学校探索实行民办公助新体制。
2007年至2008年,学校与四川现代教育集团矛盾逐步加剧,地震后矛盾集中爆发,市教育局来校化解矛盾,调整了学校领导班子,逐步稳定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
2008年至2010年,地震灾后重建完成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古建筑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教学能力全面提升。
2012年德阳市教育局与四川现代教育集团签署《关于解除采取民办公助体制举办德阳职业技术学院协议的协议书》,学校注销“德阳市职业技术学校”校牌,确定四川省孝泉师范学校为唯一办学主体。
2013年9月,加挂了“西华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校牌,并与西华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与初等教育专业大专。
2017年,学校与四川省幼儿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举办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大专。
现在学校正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春风,努力探索谋求发展新机遇,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
建有教学楼、科学楼、艺术楼、体育馆、形体练功厅、食堂、礼堂、阶梯教室、图书楼和四幢教工 [4] 宿舍楼、三幢学生宿舍楼等宏伟建筑群,匹配有电视演播厅、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教室、美术制作室、阅览室,500余台中高档电脑,标准化体育运动场等,在籍学生1000余人。
成都市金堂县平桥镇幼儿园政策及流动人口子女报读指南======一、成都市幼儿园政策概述-------------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其教育资源丰富,包括各类幼儿园。对于成都市金堂县平桥镇的幼儿园政策,主要依据成都市的学前教育政策进行制定和实施。成都市重视学前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积极推进幼儿园建设,努力实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普惠发展。对于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都有明确的规定,以保障幼儿教育的
成都金堂县平桥镇幼儿园政策与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指南=======一、成都幼儿园政策概述-------------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其教育资源丰富,教育体系完善。针对幼儿阶段的儿童教育,成都市有一系列明确的政策规定,旨在确保所有儿童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对于成都市金堂县平桥镇来说,也实施了这些政策。这些政策强调公平性,不论孩子的户籍和社保状况如何,只要符合入学年龄要求,都有资格申请当地
成都市金堂县平桥镇幼儿园政策及流动人口子女报读指南=======一、成都市幼儿园政策概述-------------成都市教育局为了普及优质的学前教育,制定了相应的幼儿园政策,鼓励并保障所有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这其中也包括对流动人口子女的特殊关照,确保他们能在成都享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资源。二、流动人口子女报读幼儿园的途径---------------对于在成都务工或生活的流动人口家庭,其
成都金堂县平桥镇幼儿园咨询——针对流动人口子女报名及学费等相关问题解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许多家庭带着孩子来到成都这样的城市生活和工作。对于在成都的流动人口家庭来说,了解当地的幼儿园政策,包括报名、学费、学杂费等要求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就关于成都市金堂县平桥镇幼儿园的相关信息,为流动人口家庭提供咨询参考。一、成都市幼儿园政策概述-------------
成都市金堂县平桥镇民办幼儿园信息及学费概述——流动人口子女报读指南与幼儿园教育费用解析一、成都市幼儿园政策概述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保障幼儿接受优质教育,成都市制定了一系列幼儿园教育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资源。此外,对于不同区域的幼儿园设置与运营也有明确的指导和规定。二、金堂县平桥镇民办幼儿园情况